English

惜水如金河套人

1999-11-0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“天下黄河唯富‘一套’。”爷爷告诉爸爸,爸爸告诉儿子……子子孙孙地传说着,不知传了多少年。

这“一套”,指的就是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黄河灌区。今天,它已是中国三大灌区之一,和四川的都江堰、安徽的淠史杭并列,名声显赫。1999年,河套灌区引黄灌溉面积866万亩,一位专家讲,其远景灌溉面积可达1100万亩。

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。靠着黄河,河套农民富得流油。可是,这黄河水,却是一天比一天金贵了。农民们听说,黄河每到夏季就要断流几十上百天,这一惊可不小,“万丈黄河没底子,怎么就把底子露出来了?”永计灌域一位农民急得找了好多张报纸,拿着报纸见人就说。

黄河水确实是越来越少了。

资料显示,进入内蒙古巴彦高勒断面流量1985年为258亿立方米,1990年为205亿立方米,1991年为141亿立方米,1996年为131亿立方米,1997年为94亿立方米。资料还显示,巴彦淖尔盟近几年来每年从黄河里取水量60多亿立方米,除去调节泄水,灌区净引水量50—53亿立方米。

引水就得排水,后大套灌排比例为8∶1,90年代以来灌区平均每年排水量6—7亿立方米,排回黄河的,仅仅2—3亿立方米。

然而,河套灌区对水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无休止地增长着。

河套平原是黄河流经纬度最高的地区,过北纬40度,无霜期145—160天,农作物的耕作时间也短,季节用水高峰集中,每年4月中旬到6月底,灌区累计灌溉面积达1600万亩次,用水20亿立方米;特别是第三轮水,380万亩小麦和近400万亩夏杂田、秋作物头水同时灌溉,引水近10亿立方米,必须在25天内引进;9月中旬到10月底的秋浇,灌溉面积达800多万亩,引水量在18亿立方米以上,占全年引黄量的1/3,日均引水570立方米/秒。

由于无霜期短,一年内一种作物不可能两熟,河套人只好在同一亩地里夏秋套种。单种一种作物,浇3至4轮水即可,如果套种,最少得加浇两轮水,亩净用水量增加120立方米左右。

此外还有必不可少的生态用水,维持乌梁素海生态环境用水……全都需要引黄河水灌溉。

如此无节制地到黄河里去引水,母亲河不堪重负。

河套地区不能没有黄河水,因为,这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倍,是典型的无灌溉即无农业的地区。

于是,河套人开始使用节水灌溉来保卫母亲河了。

为节水,河套人想尽千方百计。

全灌区建立了总局、管理局、管理所、管理段4级水调管理体制,使水权高度集中,推行计划用水,各灌域根据灌溉面积等综合因素确定分水比例。从1988年起,以公管分干渠实行水量包干到直口,计划配水到直口,量水收费到直口的用水制度。

有500多万亩农田达到排灌配套,加大了渠道输水能力,缩短了行水期,并安装了节水闸门3792套,可减少4-5%的跑水、冒水、漏水量。

全灌区89个乡镇成立了水管站,3954个村民小组成立了包浇组,今年又实行以支、斗、渠道组建258个灌户“用水者协会”,占灌区现灌面积的1/3,进一步加大了管水力度,大量节约了田间灌溉用水。

从1988年开始,灌区投入千万元,量水到总干渠、干渠、分干渠上的直口渠。1999年总干渠远方监控与决策支持系统投入运行后,使各节制闸以及分干渠进水闸的闸位、流量、水位等功能状态得以及时、准确地显示、计算、整理、加工和存储。

灌区试行畦种畦灌,推广开沟起垄压膜暗灌,同时推广喷灌、管灌、滴灌……最后一着,还得运用经济杠杆——提高水价,由1988年斗渠口计价6厘/立方米,提高到1999年以斗渠口计价40厘/立方米。这个价格,可以占到水费成本的75%。

与此同时,近两年灌区进行大量的节水试验示范建设。国家立项的临河隆胜节水示范区投资1500万元,灌溉面积4.3万亩,已经全部完成总体施工。永刚分干渠试验衬砌长度8.85公里,完成投资805万元。五原县隆兴昌镇建成了5000亩低压管道节水示范区。1997年,乌拉特前旗被列为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。最先进的“以色列大棚”,最先进的滴灌技术,最先进的喷灌技术……在河套灌区全部拥有,全部在试验中。

黄河断流还没断到河套,河套人有水,但是,河套人最懂得节约用水。近10年来,增加了100多万亩农田,增加了150多万亩间套复种面积,引黄河水量却由1987年的56.7亿立方米稳定在近年的50亿立方米左右,作物折合粮食单方水产量从1990年的0.463公斤增加到1998年的0.655公斤。

通过节水灌溉,黄河引水量将由每年50多亿立方米控制到41亿立方米左右,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在的30%提高到55%。河套人正在向着这一目标迈进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